創立背景與歷史沿革
華南銀行(全名華南商業銀行)創立於1919年(民國八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由日治時期臺灣仕紳林熊徵等人發起成立。創立之初,華南銀行資本額1,000萬日圓,總行設於臺北館前路(當時的表町),林熊徵先生出任首任總理(即董事長)。在日治時期及戰後初期,華南銀行迅速發展:1947年併入原「臺灣信託公司」成立信託部並增資,使其成為當時臺灣資本雄厚、基礎穩固的商業銀行之一。二戰結束後,華南銀行資本結構調整,多次增資擴大經營版圖;至1948年底,華南銀行在臺灣各地已設立超過60處分支機構。戰後初期,華南銀行一度因官方持股增加而改制為公營銀行(與第一銀行、彰化銀行並稱「省屬三商銀」)。
臺灣經濟起飛年代,華南銀行業務版圖隨之擴張。1998年1月,政府釋出公股,華南銀行完成民營化,走出官營體制。2001年11月,在政府推動金融改革的浪潮中,華南銀行與永昌證券透過股份轉換方式共同成立「華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華南金控統籌管理銀行、證券、保險等事業,同年12月華南金控掛牌上市。此後華南銀行成為華南金控旗下最主要的子公司。透過金融控股公司架構,華南集團陸續將華南產物保險、華南永昌證券投信等納入版圖,業務領域拓展至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創投等多元金融服務。迄今,經過一百多年發展,華南銀行依然是臺灣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擁有深厚的品牌基礎和服務經驗。
組織架構與經營團隊
華南銀行現為華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核心子公司。組織架構方面,銀行內部設有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監管稽核單位,並由董事長領導經營團隊。現任董事長為陳芬蘭女士,具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碩士學歷,曾任第一金控董事總經理等職務。總經理由黃俊智先生擔任,具臺灣大學管理碩士背景,曾在華南銀行歷任副總經理、董事會主任秘書等要職。在董事長及經營團隊帶領下,華南銀行強調「信賴、熱誠、創新」的經營理念,致力於穩健經營與創新轉型並行。
內部組織分工上,華南銀行設有七大事業暨管理群,以提升專業分工與經營效能。其中包括:行政管理群(下轄人力資源、財務會計、行政管理部門)、資訊管理群(資訊安全、資訊作業、資訊開發部門)、風險管理群(授信管理、債權管理、徵信與風險管理部門)、金融科技與作業管理群(客戶服務、通路營運管理、金融科技部門)、金融市場事業群(金融市場管理、金融交易部門)、個人金融事業群(數位經營、保險代理、財富管理、信託與個金行銷部門)以及企業金融事業群(營運管理、國際金融、企金行銷部門)。這套矩陣式組織使銀行能夠同時兼顧個人金融與企業金融、國內業務與國際業務發展。華南銀行也在臺灣各地設有廣泛的據點網路。截至2023年底,在國內擁有186家分行及1家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海外據點涵蓋洛杉磯、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深圳、上海、福州、胡志明市、澳門、雪梨、馬尼拉等12家分行,另在深圳寶安設有支行,在越南河內、緬甸仰光各設有代表處,並於泰國曼谷設立代表人辦事處。這種遍佈全球的佈局,展現華南銀行深耕本土並放眼國際的營運版圖。
財務表現與市場地位
作為臺灣大型商業銀行之一,華南銀行的資產規模與盈餘表現穩居市場前列。規模方面,華南銀行為臺灣「八大行庫」之一(八家具官方背景的重要銀行)。根據2025年第一季財報,華南金控合併總資產已達新臺幣4.14兆元,股東權益2,306億元,資本適足且財務穩健。華南銀行在臺灣銀行業的存放款市佔率亦名列前茅:2023年全臺銀行存款餘額排名中,華南銀行名列前十(約第七名),與臺灣銀行、中信銀行、合庫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玉山銀行、兆豐銀行、土地銀行等十大銀行合計掌握全市場逾六成存款。放款業務方面,華南銀行則約居市場第五名,僅次於臺灣銀行、合作金庫、中信銀、土地銀行,與國泰世華、兆豐、玉山、富邦、彰化等十大銀行共佔全體超過六成放款額度。可見華南銀行在傳統存放款業務上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
盈利能力方面,近年華南銀行獲利屢創新高。2023年華南金控全年合併稅後淨利達216.26億元,創金控成立以來新高,較2022年大幅成長24.98%;其中華南銀行單體貢獻稅後純益200.52億元,折合每股盈餘2.05元,顯示銀行體系是集團獲利的主要來源。2024年華南金控持續成長,全年稅後純益進一步升至231.23億元,連續第四年改寫歷史新高紀錄,每股盈餘1.68元。華南銀行本身2024年稅後淨利突破210億元大關,全年達到215.93億元,再創新猷。相較於2023年銀行淨利約200億元,年增幅約在7.7%左右,展現穩健的成長動能。獲利提升使華南銀行的股東報酬表現亮眼:2024年集團權益報酬率(ROE)約10.8%,資產報酬率(ROA)0.57%。2025年第一季在利差收窄等逆風下,華南銀行仍維持獲利小幅增長,單季稅後純益52.09億元,年增3.3%,息差收入與手續費收入均呈雙位數成長,貢獻華南金控超過九成獲利。
從收入結構看,華南銀行的業務多元平衡。2023年其主要營收來源中,公司金融放款利息約佔22%、個人金融放款利息佔18%、金融市場交易收益佔29%、外匯業務佔24%、信託及財富管理手續費佔5%。放款結構上,大企業授信約佔12%、中小企業授信佔32%、房屋按揭貸款佔31%、離岸及海外放款佔15%、其他個人消費貸款佔7%、政府機關放款約3%。存款結構方面,活期及活存定期存款合計約佔六成,定期存單佔四成,顯示華南銀行擁有穩定的低成本存款基礎。整體而言,華南銀行資本實力雄厚、獲利能力穩定,在臺灣銀行業市場地位舉足輕重。不論存款、放款或獲利規模,均跻身銀行業第一梯隊,與其他大型金控旗下銀行分庭抗禮。
主要產品與服務項目
身為全方位商業銀行,華南銀行為個人及法人客戶提供種類齊全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存款業務方面,有支票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外幣存款等,各類本外幣存款產品齊備,亦代銷國庫券、政府債券並提供黃金存摺等投資型存款服務。同時,華南銀行肩負支付清算職能,辦理票據承兌、代收代付業務,以及國內外匯款匯兌服務,在國際貿易結算領域提供信用狀(L/C)開發與保證等服務。
放款融資業務是華南銀行的傳統強項,包括個人與企業兩大類。個人貸款方面,華南銀行提供多元化的房屋貸款產品,如「定儲利率指數房貸」、「智慧靈活房貸」等,滿足不同族群購屋、自住及理財需求;亦配合政府政策推出青年首購優惠房貸方案,為首次購屋族降低利息負擔。此外還有信用貸款產品如「輕享貸」等,用於耐久性消費品購置、家戶周轉所需。針對高齡客群,華南銀行推出「安養房屋貸款」(以房養老逆按揭貸款),幫助長者取得退休生活資金,最高可貸30年。企業融資方面,華南銀行擅長中小企業放款,提供營運資金週轉貸款、資本性支出貸款、不動產抵押融資、進出口貿易融資等。銀行亦積極參與政府產業融資專案,如協助企業創新研發的專案貸款、受疫情影響企業振興融資方案等,貸款額度與條件彈性,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在國際金融業務上,華南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和海外分行可提供離岸金融服務、跨境貸款及外幣貿易融資,支援臺商全球布局。
信用卡與支付服務方面,華南銀行是臺灣主要的信用卡發卡行之一。銀行旗下信用卡產品線完整,涵蓋一般消費卡、聯名卡、商務卡等,提供紅利積點「華得來點數」回饋平台。持卡人可在華南銀行「華得來」點數兌換平台上,將消費累積的點數兌換各種商品或折抵刷卡金,提升用卡優惠。華南銀行亦與多家通路及品牌合作推出聯名卡,例如與百貨公司合作的卡別,提供購物折扣與停車優惠等,深受卡友好評。此外,針對行動支付興起,華南銀行的信用卡全面支援行動支付綁定,便利客戶透過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等進行行動交易。
財富管理與信託方面,華南銀行透過「華南Rich家」財富管理品牌及各分行理財專區,為個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及資產管理服務。銀行代理銷售各類基金、債券、結構型商品,並代售華南金控關係企業旗下的保險商品(如華南產險保單)等,以滿足客戶多元投資理財需求。截至2025年初,華南銀行持有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證照的人才已超過200人,為公股銀行之冠。高淨值客戶方面,華南銀行成立「睿想家」私人財富管理服務計畫,整合跨部門專家團隊為資產淨值較高的客戶提供專屬禮遇服務與全方位理財解決方案,包括投資規劃、稅務信託、境內外資產配置等,致力成為高資產族群的全方位財務管家。同時,華南銀行的信託業務歷史悠久,早在1947年設立信託部即開始經營。現今信託服務涵蓋財產信託、遺產及監管信託、證券信託等業務。銀行亦受託擔任股票及公司債發行的簽證機構,及各類資金保管、財產保管的代理人。
綜上所述,華南銀行產品線涵蓋存款、放款、信用卡、匯兌、信託、財富管理等全面領域。企業客戶可在此獲得從營運資金融通到財務顾問等綜合服務;個人客戶亦可享有從日常金融交易到長期財富規劃的一站式金融服務。
數位銀行與金融科技發展
在數位時代浪潮下,華南銀行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與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打造便捷的電子化服務渠道。行動與網路銀行方面,華南銀行推出了官方手機App「華南銀行+」,讓客戶可隨時隨地使用行動裝置辦理金融業務。客戶只需下載「華南銀行+」App並以網路銀行憑證登入,即可查詢帳戶、轉帳匯款、繳費投資等,一機在手完成大部分銀行服務。該App自2019年以來持續優化,華南銀行更組建敏捷開發團隊進行迭代更新,在App中整合多項智慧功能,例如智能理財顧問、對話式語音助理等,透過語意分析來理解客戶需求,提供即時回應的互動式金融服務。據統計,華南行動銀行App的用戶滿意度已大幅提升——在引入新功能並改版後,用戶評分從平均3.42顆星(滿分5星)躍升至4.77顆星,提升了39%,淨推薦值(NPS)達到55分,顯示客戶對其數位服務體驗的肯定。
華南銀行現代化的新總行大樓——位於臺北信義區的華南銀行總行世貿大樓。該建築獲得鑽石級綠建築認證,體現華南銀行融合科技與永續的企業形象。
華南銀行亦提供完善的線上開戶與數位帳戶服務。透過官網或行動App,民眾可線上申請開立數位存款帳戶「SnY數位帳戶」,無須親臨分行即可完成身份驗證與開戶。SnY數位帳戶主打高利活存優惠,新戶對於一定額度內的活期儲蓄存款可享年利率2.5%的優渥利率,舊戶亦有2.3%的優惠利率,吸引年輕族群將閒置資金存入。此外,SnY帳戶每月提供多次跨行轉帳及跨行提現免手續費優惠,並配發VISA金融卡,結合行動支付與簽帳金融卡回饋,讓用戶享受數位銀行的便利與紅利。華南銀行也導入「數位存摺」服務,用戶可透過App查詢電子帳戶明細,替代傳統紙本存摺,響應環保並提升資料查詢效率。
在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方面,華南銀行是國內將人工智慧(AI)導入銀行服務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18年前後,華南銀行便與IBM合作開發AI語音助理,成為全臺首家將IBM Watson對話式人工智慧技術深度結合行動銀行後端功能的銀行。客戶透過華南手機App的語音助理,能以自然語音對話查詢帳戶資訊、匯率、辦理轉帳等,大幅提升使用體驗。近年來,華南銀行更積極布局「生成式AI(GenAI)」應用:在2024年台北金融科技展上,華南銀行公佈了導入生成式AI的原則與藍圖,透露目前正開發5項GenAI應用,其中之一是一站式知識庫AI助手,用於快速回覆員工或客戶的提問。據IT專業媒體報導,華南銀行自2023年6月起著手研發生成式AI服務,9月便完成第一項應用的雛形,每月由專責副總經理檢視AI專案進度。目前華南已將AI應用分兩路並進:一方面延續傳統機器學習模型,用於詐欺侦測、洗錢防制、客戶標籤分類等領域;另一方面探索生成式AI,在內部推出「行員AI助理」服務,讓員工只要輸入問題,AI便能從海量內規中迅速檢索並解讀相關規範,提供摘要說明並附上完整條文來源,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華南銀行密切關注生成式AI在客服聊天機器人、智能投顧等方面的應用潛力,高層並按月追蹤各項AI專案績效,顯示對金融科技創新的重視。
華南銀行的數位轉型成果也獲得各界肯定。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主辦的第四屆「數位轉型鼎革獎」評比中,華南銀行榮獲2024年度「最佳企業—服務業先鋒獎」,是該年度金融業中唯一獲獎的機構,顯示產官學界對華南數位轉型成績的高度認可。此外,在《卓越雜誌》2024年「臺灣卓越銀行評比」中,華南銀行一舉拿下「最佳數位理財」及「最佳數位創新」雙項大獎,肯定其深耕數位金融服務與創新產品的努力。華南銀行也大力發展數位理財與智能投顧:其推出的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服務AUM(管理資產)規模已達約新臺幣19.3億元,市佔率14.7%,在國內銀行中名列前茅(僅次於第一名),為投資客戶提供了便捷的自動化理財渠道。
透過以上種種措施,華南銀行正逐步將傳統銀行服務與現代科技融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數位平台、大數據分析與AI技術的導入,不僅優化了用戶體驗,也提升了營運效率。在「金融科技元年」之後的這幾年,華南銀行從網路銀行、行動支付到AI應用,全面發力、追趕創新浪潮,展現出百年銀行轉型升級的新氣象。
與其他台灣銀行之競爭分析
臺灣金融市場競爭激烈,華南銀行身處其中,既有其獨特優勢也面臨各方挑戰。歷史上,華南銀行與第一銀行、彰化銀行並稱為「三商銀」,都是日治時期或戰後創立的老字號銀行,在臺灣擁有廣泛客戶基礎和高知名度。同時,因過去政府持股背景,華南亦被歸類為「公股銀行」(八大行庫之一),與臺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土地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臺灣中小企銀等公股行庫在許多領域互為競爭亦合作。相對於民營金融機構,公股銀行傳統上給人形象較穩健保守,但華南銀行近年積極求新求變,在業務版圖與經營思維上與民營銀行競爭者逐漸看齊。
從市場地位來看,華南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及傳統放款業務方面具有強勁實力和市佔。公股行庫如臺銀、合庫、華南、兆豐等長期深耕企業金融,在大型企業及政府專案融資上往往佔優勢。華南銀行尤其以服務中小企業聞名,截至2023年9月,其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年增425億元至7,357億元,增幅位居公股銀行之冠。在財富管理與消費金融領域,過去民營銀行(如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富邦銀等)憑藉靈活創新策略領先市場,但華南銀行近年大力發展理財業務,前瞻佈局數位金融,試圖改變過去公股銀行在這方面的劣勢。例如,華南銀行2024年前三季財管業務淨收益年增45%,增幅在公股行庫中排名第一,甚至在全體銀行中也名列前茅。這顯示華南正迎頭趕上,逐步補強其在理財手續費收入佔比偏低的短板(2022年其手續費淨收益僅佔全行收入17%,而利息淨收益占比高達七成;至2024年前11月,手續費收入佔比已升至21%,結構更趨均衡)。
主要國內競爭者方面,華南銀行在綜合金融服務領域面臨數家金控勁敵:其一是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世華銀行,國泰擁有壽險與銀行雙引擎,品牌影響力強、客戶規模龐大,在個人金融和財富管理市場居領先地位。其二是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銀行,富邦這些年在數位金融、跨境金融上增長迅猛,積極擴張版圖,在年輕客群與海外布局上對華南造成壓力。其三是近年快速崛起的玉山金控(玉山銀行),以數位轉型和創新產品聞名,吸引大量年輕客戶,是華南在數位銀行領域的直接挑戰者之一。此外,中信金控(中國信託商銀)、兆豐金控(兆豐銀行)、第一金控(第一銀行)、合庫金控(合庫銀行)等也都各有所長:中信銀善於信用卡與消費金融,兆豐在國際金融與貿易融資實力雄厚,第一銀行與合庫銀行在傳統企業金融與政府專案上底蘊深厚。華南銀行必須同時面對公股同業和民營銀行的雙重競爭壓力。
不過,華南銀行也有自身競爭優勢。首先是品牌信譽和客戶信賴度。身為百年老店,華南銀行在許多企業主與個人客戶心目中具有穩健可靠的形象。許多老客戶對其「信賴」的品牌價值有高度認同,這是新興銀行難以在短期內複製的無形資產。其次,華南銀行作為金控子公司,能夠透過集團內保險、證券等板塊提供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例如銀行網點可銷售華南產險的保單、華南永昌證券的基金產品等,透過交叉銷售增強各業務間的協同效益。這種多元化經營模式有助於分散單一業務風險,提升整體競爭力。第三,近年華南積極數位化轉型,迎合年輕一代客戶需求推出線上開戶、行動支付、數位理財等服務,在零售銀行市場重新取得競爭優勢。第四,華南銀行向以風險控管嚴謹、資本充足率高著稱,資本結構穩健使其在面對景氣循環波動時抗壓性較強,這對客戶和投資人而言增添了一份保障。
總體而言,華南銀行在傳統強項(企業金融、國內放款)上保持領先,同時補強以往較弱的零售理財板塊,以期全面發展。在金融版圖上,公股銀行的同儕競爭讓其不能鬆懈,而民營銀行的創新壓力又推動其加速轉型。華南銀行正試圖以「穩健中求創新」的策略,在群雄環伺的臺灣銀行業中走出自己的道路,憑藉品牌信譽與服務升級,維持並提升市場地位。
對中小企業與個人客戶的支持
中小企業和廣大個人客戶是臺灣經濟的支柱,也是華南銀行長期深耕服務的對象。中小企業支持方面,華南銀行深諳「中小企業是本行各項業務的根基」的重要性。該行積極響應政府政策,參與多項中小企業融資專案。2023年起財政部號召八大公股銀行推動「中小企業千億振興」融資方案(總額度3,000億元,2023/4/17~2024/12/31),華南銀行全力衝刺辦理:截至2023年9月底,華南銀行於該方案下已成功核貸超過150億元,位居前列。2023年全年華南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增加425億元至新臺幣7,357億元,增幅及增量均為公股銀行之冠,為疫後景氣復甦階段的中小企業注入了資金活水。華南銀行還推出多項專案貸款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如「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案貸款」提供最高6,000萬元額度以支持企業研發創新;配合政府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中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措施,提供10年期長期貸款協助企業擴廠投資。在政府與銀行共同努力下,不少中小企業透過華南銀行取得低利資金渡過難關或擴充營運。
華南銀行也特別關注中小企業的信用保證需求,長期與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合作。截至2025年第一季,華南銀行累計送保金額達3.43兆元,規模居全體金融機構第3名。藉由信保基金擔保,許多缺乏足額擔保品的中小企業仍能從華南取得貸款支持。這對具有潛力但信用不足的小微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另外,華南銀行展現企業社會責任,關注中小企業的環境永續發展。該行率先與臺灣經濟研究院合作,導入「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診斷服務」,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碳盤查與減碳能力診斷,產出報告作為企業規劃淨零轉型融資的基礎。華南並舉辦「要淨零、拚轉型、華銀伴你行」系列說明會,邀請產業先行者分享碳中和經驗,介紹政府低碳轉型補助與貸款方案,並由華南銀講解對應的轉型融資優惠,吸引超過180家企業參與。未來華南銀行將建立「淨零轉型生態圈」,結合產官學界專家提供諮詢與技術媒合,再由銀行提供資金融通,成為中小企業淨零轉型的堅強後盾。可見,從資金融通到永續發展輔導,華南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是多面向且積極主動的。
在個人金融服務與社群關懷方面,華南銀行同樣不遺餘力。對一般個人客戶,銀行提供了廣泛且貼心的產品組合與優惠措施。例如針對首購族,華南參與政府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推出青年首次購屋優惠房貸,提供比市場利率更低的優惠(如郵局2年期定儲利率加0.555%機動計息),減輕年輕人購屋貸款負擔。對於信用狀況良好但缺乏擔保品的客戶,華南推出信用貸款產品「輕享貸」,首期利率僅0.01%,之後依指標利率調整,額度最高500萬元,可用於購置汽車家電等耐久財或家庭週轉。華南銀行也關懷銀髮族群金融需求,特別設計安養房屋貸款(逆按揭),長者可將不動產設定抵押給銀行按月提領資金,最高貸款期限長達30年,在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時無須搬離熟悉的居所。此外,華南各營業單位提供高齡者、身心障礙者綠色通道服務,可預約優先辦理業務,營造友善金融環境。華南銀行也積極投入普惠金融,如結合公益信託提供小額信貸協助經濟弱勢族群,與政府合作發行安心公益彩券(華南是公益彩券發行兌獎代理銀行之一)等。透過這些措施,華南銀行力求讓各階層民眾都能獲取適切的金融服務,不因年齡、資產、城鄉差距而有所遺漏。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銀行在提升客戶金融素養與社區服務上也扮演積極角色。該行長期推動金融知識宣導活動,於各地舉辦理財講座、銀髮族反詐騙說明會、校園理財營等,藉此提升客戶風險意識與理財能力(屬企業ESG「知識推廣」的一環)。整體而言,華南銀行對中小企業強調「融資+顧問」雙重支持,對個人客戶則強調「金融+關懷」全方位服務。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策略,不僅體現了華南銀行深耕在地經濟與社會的承諾,也有助於鞏固其在客戶心中的信賴度與美譽度。
ESG、社會責任與永續經營行動
華南銀行在追求業務成長的同時,高度重視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和企業社會責任(CSR),將永續理念融入經營策略之中。公司治理與誠信經營方面,華南銀行設有專責的公司治理單位,落實董事會多元化、資訊透明化等治理原則。銀行奉行誠信經營,強化內部稽核及法令遵循文化,多年來在金管會的內控評比中表現良好,獲得投資人及社會大眾信任。華南金控亦發布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ESG績效與目標,展現自我要求與接受外界監督的決心。
在環境永續方面,華南銀行已正式簽署《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成為其少數簽署該國際永續金融準則的臺灣銀行之一。早在2019年,華南銀行即訂定了內部「永續授信原則」,將環境與社會風險納入授信審查流程。2022年6月15日,華南完成赤道原則簽署,承諾對大型專案融資進行嚴格的環境社會風評,把關資金用途對環境社會的影響。以2024年為例,華南銀行依據永續授信原則審查了19,379件企業授信案件,涵蓋國內18,933件、海外446件,占企業授信案件100%皆經ESG風險考量。其中因涉及環境污染、勞工權益等ESG風險而被附加限制性條件通過的案件有2,106件,甚至有366件因ESG疑慮而遭到緩議或自行撤件。這說明華南銀行寧可減少業務,也要確保放款資金不去助長破壞環境或侵害勞工權益的不當活動,展現出高度的企業責任感。
華南銀行也積極投入綠色金融與永續金融。該行將「提升綠色與永續授信比重」納入經營目標之一,近年來領先市場推出多項綠色融資產品,包括綠色能源專案貸款、聯合永續貸款、永續績效連結貸款等,支持企業的再生能源建置與減碳項目。例如,華南參與多件國內再生能源電廠的聯貸案,提供長天期低利資金協助太陽能、風電等項目開發。又如針對企業ESG表現的貸款利率優惠方案,若借款企業達成減碳或社會公益指標,可獲降低貸款利率的獎勵。此外,前述華南與工研院合作的企業減碳顧問服務,正是金融業與科技界跨界合作的創新模式,銀行不僅提供資金,更提供技術諮詢與人才培育,陪伴企業一起邁向淨零轉型。華南銀行新建的總行世貿大樓本身也是綠建築的典範,該大樓採用雙層挑空空中花園設計及外部框架遮蔭,大幅降低空調能耗,榮獲內政部鑽石級綠建築標章。2025年該資訊中心新大樓專案更獲得「臺灣建築永續獎」,肯定其在節能減碳上的具體作為。種種努力體現了華南銀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在金融本業之外盡力減輕自身營運對環境的影響。
在社會公益與慈善方面,華南銀行長年深耕社區,積極投入各類公益活動。銀行制定了明確的社會公益策略,整合全行資源,以「公益參與、知識推廣、藝術文創、體育發展」四大面向為重點,協助社會穩定成長。據統計,華南銀行每年投入的社會公益經費累計已超過3億元新臺幣(至2022年底累計約3.279億)。在文化藝術方面,華南銀行連續多年贊助國內音樂家、表演團體的演出,並支持國產電影與紀錄片製作。僅2023年一年,該行投入於文化創意活動的資金就達2,016萬元,用於贊助音樂會和紀錄片拍攝等。在體育發展方面,華南曾贊助各級學校體育賽事與國家代表隊訓練,鼓勵體育風氣。華南銀行也熱心參與各項慈善捐助,透過華南慈善基金會等管道,捐款賑濟災區、資助偏鄉教育、救助弱勢族群。銀行員工則組成志工隊,定期前往老人院、育幼院服務,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同時,華南積極推動金融知識教育,如與學校合作開辦校園理財營、出版理財小冊等,提升國民的理財素養與詐騙防範意識。在員工關懷上,華南強調人才培育與性別平等,提供員工在職進修管道與完善的福利制度,也多次獲得「幸福企業」相關評比獎項(例如育嬰留職停薪制度完善、職場平權指標佳等)。
綜合而言,華南銀行將ESG理念深植於公司DNA,從內部治理、授信決策到對外金融商品與公益活動,均體現永續精神。這不僅提高了企業形象與社會評價,也降低了長期經營風險、拓展新商機。例如,關注綠色金融使其能搶占日益成長的綠色產業市場;強調社會責任則提高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華南銀行在百年里程碑之後,正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朝成為一家具備經濟、環境、社會三重價值的現代銀行邁進。
客戶評價與用戶體驗
華南銀行服務廣泛的客戶群體,在一般民眾及企業客戶中享有良好口碑。許多客戶對其傳統金融服務的安全性與可靠度表示認同,畢竟「華銀」歷史悠久、財務穩健,是許多人心中可信賴的銀行品牌。不少中小企業主長期與華南往來,認為該行了解傳統產業需求,能在企業需要時伸出援手,建立了深厚的銀行關係。儘管過去華南給人的印象較為保守,但這幾年透過數位轉型和服務升級,年輕一代客戶對其用戶體驗的評價明顯提升。
特別是在數位服務方面,客戶的滿意度進步卓著。隨著「華南銀行+」App及網銀平台功能不斷優化,越來越多客戶使用線上方式辦理業務,迴響良好。根據華南銀行自行調查數據,數位服務的整體滿意度平均已從早期的3.42星(滿分5星)上升至4.77星。許多用戶反映,華南的行動App介面友善、功能齊全,例如跨行轉帳免手續費的次數夠用,外幣匯率查詢更新及時且支援線上換匯,信用卡帳單及分期付款也能在App一站式管理,方便度媲美民營銀行的App。再加上華南獨有的語音助理與智能理財服務,令客戶感受到傳統銀行的新活力。透過App商店評論可以看到,不少用戶稱讚新版的華南App「速度快又穩定」、「功能貼近需求」,甚至有人表示「重新認識了華南銀行的用心」。
在財富管理服務方面,高端客戶對華南銀行的觀感也在轉變。以往提到財富管理,人們習慣首選中信、國泰等民營銀行;但現在華南銀行透過成立年輕專業的財管團隊,提供更加積極主動的理財建議,讓部分客戶改觀。華南理專人員考取CFP等證照比例在公股行中最高,專業度獲肯定。透過「睿想家」服務,客戶享有專屬團隊量身打造的理財方案、定期財富檢視與市場趨勢分享,許多高資產人士給予正面評價。華南也導入機器人理財平台,讓年輕投資者以低門檻即可體驗智能投顧,市佔率高居市場第二。這顯示客戶對華南創新理財模式的接受度和滿意度相當不錯。
在實體網點服務方面,華南銀行各分行近年也注重提升服務品質與環境舒適度。許多分行完成了數位化改造,引進智慧櫃員機(ITM)、電子叫號與資訊看板等,縮短客戶等待時間。對於年長客戶,行員態度耐心且樂於協助操作電子設備,獲得不少好評。華南銀行也持續針對客服中心與分行服務進行滿意度調查,作為內部考核依據,不斷改善服務流程。例如在財富管理客戶滿意度調查中,會以第三方電話訪查瞭解客戶對理專服務的意見並加以改進。有客戶反映,華南近年的服務意識明顯提高,行員不再只是機械式辦理業務,而是更積極地關心客戶需求、提供專業建議,讓人感到賓至如歸。
當然,華南銀行也面臨一些挑戰性的評價。例如部分習慣民營銀行快速流程的客戶,過去曾嫌公股銀行作業較繁複、效率稍慢。不過隨著華南內部簡政便民措施推行,這類反映已逐步減少。整體來說,新世代客戶對華南的數位效率讚譽有加,傳統客戶對其穩健可靠依然情有獨鍾。華南銀行透過在意每一位客戶的使用體驗,贏得了更高的口碑:在2024年《天下雜誌》的銀行數位轉型調查中,華南銀行的轉型成效獲得高度肯定,顧客滿意度與推薦意願顯著上升。一位老客戶的評語也許代表了不少人的心聲:「華南銀行這幾年變化很大,既保留了我們信任的傳統價值,也跟上了科技潮流,使用起來既安心又方便。」
近期新聞與未來發展趨勢
面對迅速變遷的金融環境,華南銀行近期的動態與未來規劃備受各界關注。從近期新聞來看,2024年華南金控與華南銀行雙雙突破「獲利兩百億俱樂部」,創下史上最佳營運成績。這反映在升息循環與經濟復甦的背景下,華南銀行成功掌握利率走升與市場交易契機,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同步增長。儘管2023年底以來全球景氣趨緩、資本市場波動,但華南銀行2025年第一季仍維持獲利小幅成長,展現逆風下的穩健度。不過,同期華南金控旗下的證券、自保公司因股市下跌導致投資收益減少,顯示集團仍需平衡各子公司表現。為此,華南金控管理層強調將持續強化銀行核心獲利動能,並帶動證券保險等子公司共同發展,以降低單一市場風險對整體的衝擊。
在發展策略方面,華南金控總經理李耀卿於2025年5月的法人說明會上表示,集團將審慎因應國際政經的新變局與AI科技突破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積極尋求各項商機。李總經理透露,華南金控已訂定一個為期三年的獲利提升計畫,並將於2025年戮力達成;同時也著手規劃未來五年的策略藍圖,設定更具成長性與挑戰性的目標。未來華南將持續專注提升資本運用效率與獲利排名,強化股東權益報酬,以回饋股東。這意味著在業務布局上,華南銀行會更精準地投放資源到高報酬的領域,例如財富管理、消金業務,以及收益穩定的優質企業放款。同時在資本配置上,可能透過風險加權資產的調整來提高資本報酬率,或尋找新的成長引擎以超越同業平均獲利水準。
展望未來趨勢,數位金融與金融科技仍將是華南銀行發力的重點。預期未來幾年華南將進一步深化AI技術應用,可能推出更加智能化的客戶聊天機器人、個人理財助理,甚至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跨境支付與貿易融資效率。華南銀行副總經理陳晞涵曾表示,每月都緊盯生成式AI專案的進度,顯示高層對AI寄予厚望。未來不排除華南會開發自有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來強化內部決策支援和客戶服務自動化。另一方面,華南銀行作為公股銀行,勢必配合政府金融政策推動。例如政府若推數位身分證金融應用、數位貨幣試點,華南都有可能參與先行。區域擴張上,華南銀行可能尋求深耕東協市場的機遇。早在2010年代初,華南就在大陸、東南亞積極布局,如今已有越南、緬甸據點,未來不排除申請將代表處升級為分行或在其他新興市場設立營運據點。這有助於服務臺商布局供應鏈多元化以及深耕當地市場。
在產品業務上,華南銀行未來或將強化財富管理與保險整合,藉由金融科技實現「一對一客製理財」。例如運用數據分析為客戶打造專屬投資組合,或結合華南產險推出更貼身的銀行保險商品。信用卡與消費金融方面,華南可望開發更多年輕族群喜好的產品,如結合行動裝置的即時貸款、Buy Now Pay Later(先買後付)服務等,以搶攻新興支付市場。
在ESG永續發展方面,華南銀行未來將繼續扮演綠色金融先鋒角色。隨著臺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龐大的轉型融資需求浮現,華南有意成為綠色貸款的主要供給者之一。可以預見華南將針對再生能源、中小企業減碳投資推出更多優惠貸款方案,並透過發行永續金融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投入綠色產業。此外,華南銀行極可能在自身營運上設定更嚴格的減碳目標,例如全面使用綠電、提升總行大樓與分行的節能標準等,力爭成為銀行業淨零排放先行者。
總而言之,站在第二個百年的開端,華南銀行正處於傳承與創新的交會點。一方面,它將繼續發揮百年金融老店的穩健優勢,深耕本業、服務地方經濟;另一方面,它也勇於擁抱新科技、新理念,力求轉型成為敏捷創新的現代銀行。隨著臺灣金融市場競爭白熱化和客戶需求快速演變,華南銀行已展現出與時俱進的決心與行動力。未來的華南銀行,值得我們拭目以待——它既承載著歷史的厚度,也將以創新的廣度與高度,續寫屬於自己的嶄新篇章。
參考資料:
-
華南銀行官方網站 – 本行沿革hncb.com.twhncb.com.tw
-
MoneyDJ理財網 – 華南金融控股公司簡介moneydj.commoneydj.com
-
維基百科 – 華南商業銀行條目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org
-
華南銀行官方網站 – 首長介紹hncb.com.twhncb.com.tw
-
華南銀行官方網站 – 本行組織架構說明hncb.com.twhncb.com.tw
-
MoneyDJ財經知識庫 – 2023年各銀行存款放款市佔排行moneydj.com
-
Yahoo奇摩股市新聞 – 華南金2023年稅後純益創高新聞tw.stock.yahoo.comtw.stock.yahoo.com
-
鉅亨網 (Anue) – 華南金2024年獲利創新高新聞news.cnyes.comnews.cnyes.com
-
經濟日報 – 數位轉型鼎革獎華南銀行獲獎報導money.udn.commoney.udn.com
-
商業周刊 – 華南銀財管業務成長專題報導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weekly.com.tw
-
華南金控永續發展專區 – 華南銀行衝刺中小企業振興新聞稿esg.hnfhc.com.twesg.hnfhc.com.tw
-
iThome科技新聞 – 2024金控業生成式AI應用報導ithome.com.twtaiwan.newsroom.ibm.com
-
Yahoo奇摩新聞 – 卓越銀行評比華南銀數位創新雙獎新聞tw.news.yahoo.com
-
華南銀行官方網站 – 業務範圍與產品說明hncb.com.twhncb.com.tw
-
華南銀行官方網站 – 責任金融與永續授信方針hncb.com.twhncb.com.tw
-
華南銀行官方網站 – 社會公益策略與投入hncb.com.twhncb.com.tw
-
鉅亨網 – 2025年Q1華南金法人說明會新聞news.cnyes.comnews.cnyes.com
-
維基百科 – 華南銀行總行世貿大樓介紹taiwangbc.org.twzh.wikipedia.org
-
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與各銀行年報(數據參考moneydj.comnews.cny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