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銀行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背景
瑞穗銀行(Mizuho Bank)是日本三大巨型銀行之一,隸屬於瑞穗金融集團。在2000年-2002年間,日本歷史悠久的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與日本興業銀行完成合併重組,成立瑞穗金融集團,並以第一勸業銀行為主體更名為「瑞穗銀行」。瑞穗一名源自日語“みずほ”,意為“瑞穗”,象徵著五穀豐登,意含豐饒與收穫。由於三家大型銀行的合併規模龐大,瑞穗金融集團剛成立時總資產高達約141兆日圓,曾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銀行機構。2002年4月1日正式掛牌營業時,瑞穗銀行一度是全球資產規模第一的銀行巨頭。隨後其他日本銀行的合併出現,使格局變動:例如2005年東京三菱與日聯合併成三菱UFJ,資產規模超越瑞穗,但瑞穗仍穩居日本「三大銀行」之列。
合併初期,瑞穗銀行進行了業務分拆:個人金融與中小企業業務由新成立的瑞穗銀行經營,大型企業與投資銀行業務則由瑞穗實業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承擔。這種雙銀行架構運作了十餘年,直到2013年7月瑞穗銀行與瑞穗實業銀行再度合併為一,統一以「瑞穗銀行」對外營運。這次內部整合使瑞穗銀行一舉成為日本資產規模第二大的銀行(截至2013年,僅次於三菱UFJ銀行)。經歷平成經濟衰退時期的不良債權處理後,瑞穗銀行在2005年償還了約2,800億日圓的公家資金貸款,擺脫政府紓困狀態,信用大幅提升。2006年瑞穗金融集團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首家赴美上市的銀行。
瑞穗銀行在日本國內擁有廣泛的據點,是日本唯一在全國47個都道府縣皆設有分行的三大銀行。服務方面,瑞穗銀行著重於零售與商業銀行業務,特別關注高淨值客戶的財富管理:早在2005年即成立瑞穗個人理財公司,專門服務資產超過5億日圓的富裕客戶。綜觀歷史沿革,瑞穗銀行從明治時代各大銀行的傳承到平成時代的整合集團化,一路見證並參與了日本金融業的現代化進程。在成立之初,瑞穗一度榮膺“全球資產最大銀行”,如今則以總資產約1.9兆美元穩居全球銀行前列(截至2023年3月,全球排名第15位)。身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瑞穗銀行的發展背景奠定了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舉足輕重地位。
全球業務布局與國際戰略
身為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瑞穗銀行的版圖早已超越日本本土,建立起覆蓋全球的金融服務網絡。目前瑞穗金融集團在全球35個國家設有據點,旗下銀行、證券等業務遍及美洲、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在全球擁有約800個營業據點及超過60,000名員工。瑞穗銀行國際化的定位明確:不僅服務於日資企業的跨國金融需求,同時積極拓展當地客戶,提供企業金融、投資銀行、市場交易等全方位服務。在美洲市場,瑞穗美洲公司提供企業融資、資本市場、股票與債券交易、資產託管等廣泛業務,在美國、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有15個營業據點、約3,000名專業人員。在亞洲與歐洲,瑞穗同樣深耕多年,早於20世紀就開始於倫敦、紐約等金融中心設立分行。目前瑞穗銀行在亞洲(日本以外)包括東南亞、南亞、東亞多國均有據點,積極支援區域內的融資與投資需求。
瑞穗銀行的國際戰略聚焦於幾個方向:首先是支持企業全球化,利用自身跨國網絡協助客戶進行海外併購、融資及營運。例如,瑞穗近年完成對美國獨立投行Greenhill的併購,此舉補強了其在全球併購諮詢和投資銀行領域的服務能力,有助於瑞穗為跨國企業提供更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透過收購Greenhill,瑞穗希望加速投行業務成長,以27年歷史的Greenhill團隊為基礎,擴大在併購、重組和資本市場諮詢的版圖。其次是深耕亞太新興市場。日本本土市場成長放緩之際,瑞穗將亞洲視為關鍵增長引擎之一,特別著眼於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例如在印度,瑞穗早在30年前即進入佈局,目前已設立5家分行,並在當地擁有證券、租賃等子公司以及全球營運後臺中心。2024年瑞穗宣布將在印度GIFT City新設分支、增聘員工並增資5億美元,以強化其在印度的債券市場、項目融資和新創企業等領域的服務能力。瑞穗近期也收購了印度數位消費金融公司Kisetsu Saison Finance 15%的股權,同時大幅增資印度子銀行,希望成為連結日本與印度商業的橋梁,並爭取在大型併購交易中成為企業首選合作銀行。
另外,瑞穗銀行積極投入東南亞市場。早在2012年,瑞穗銀行即斥資約5.67億美元入股越南外貿銀行(Vietcombank)15%的股權,成為該行策略股東,藉此參與越南金融市場成長。在印尼、菲律賓等國,瑞穗也透過設立分行和投資當地金融機構來擴大業務版圖。與此同時,集團著眼於數位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全球趨勢,適時對海外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進行投資佈局。例如,瑞穗近年投資了印尼知名的數位信貸平台Kredivo以及越南最大的電子錢包MoMo,透過戰略合作提早卡位亞洲新興市場的數位金融生態圈。此外,在歐美市場,瑞穗金融集團與知名金融機構也有合作關係,曾經與美國道富集團(State Street)達成協議出售其海外託管業務,藉以整合資源、專注核心銀行和投資銀行服務。
整體而言,瑞穗銀行的全球布局體現了「立足日本、放眼全球」的戰略思想。目前瑞穗總資產在日本三大行中排名第三(落後於三菱UFJ與三井住友),但仍超過254兆日圓,在全球銀行業中名列前茅。在強化國際業務的同時,瑞穗也著力於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和資本充足,以滿足國際監管對於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嚴格要求。展望未來,瑞穗金融集團預期其約一半的稅前利潤將來自日本以外市場,目標轉型為一家源自日本但全球化經營的金融機構,而不僅僅定位為在海外設點的日本銀行。這種國際化願景,彰顯出瑞穗銀行希望在瞬息萬變的全球金融舞臺上,扮演更主動積極的角色。
在台灣的業務發展與金融合作
台灣是瑞穗銀行最早開拓的海外市場之一,也是其深耕時間最長的海外據點。早在日治時期的1923年,瑞穗銀行的前身之一「日本勸業銀行」就在臺北設立支店,開始提供土地開發、農田水利等建設資金,參與台灣的經濟建設。例如著名的烏山頭水庫興建計畫(1920年代的大型灌溉水庫工程)耗資約5,414萬日圓,其中相當部分資金即由日本勸業銀行提供,這項工程惠及了15萬甲土地、數百萬台灣農民的生計。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來台,勸業銀行一度中斷在台業務,直到1959年9月台灣當局核准其重新設立分行,瑞穗銀行(當時仍稱第一勸業銀行)正式重返台灣市場。這家於1959年開業的台北分行不僅是瑞穗集團重啟海外業務的開端,更是日本銀行在台灣開設的第一家外國銀行分行。瑞穗金融集團總部也因此對台灣市場格外重視,視其為國際布局的要角之一。
自此之後,瑞穗銀行在台灣的業務穩步擴張:1959年設立台北分行後,又於1992年增設高雄分行,之後進一步在台中等地設點。截至目前,瑞穗銀行在臺北、台中、高雄共設有三家分行,是台灣據點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外商銀行之一。經過數十年深耕,瑞穗銀行已成為台灣資產規模最大的外商銀行,截至2022年其在台總資產約新臺幣5,775億元,規模高居所有在台外銀之首。瑞穗在台業務長期以來相當低調穩健。不同於花旗、渣打等美系銀行著重個人金融業務,瑞穗銀行在台灣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專注於大型經濟建設融資與企業金融服務。瑞穗台北分行負責人木原武志表示,由於消費金融領域本地競爭者眾多,瑞穗難以提供顯著差異化的個人產品,因此堅守初衷,一方面持續投入重大經濟建設,提供台灣經濟發展所需的中長期資金;另一方面充分運用瑞穗跨國網絡的優勢,深耕企業金融,協助台灣企業進行跨國發展。
回顧歷史,瑞穗銀行在台灣金融圈留下許多佳話:1960年代台灣外匯市場剛起步時,瑞穗銀行將先進的外匯交易know-how引進台灣,總行接納了華南銀行、彰化銀行、第一銀行等本地銀行的年輕研修生赴日培訓,教授外匯業務知識並實地實習。許多台灣銀行的外匯人才曾受教於瑞穗,甚至有人才被台灣銀行界延攬重用,為台灣外匯市場的發展播下種子。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瑞穗台北分行一度面臨新台幣資金緊缺,時任分行長奔走於各本地銀行尋求支援。巧合的是,其中一位本地銀行董事長早年曾在瑞穗服務過,感念瑞穗對台灣金融的貢獻,二話不說協助調度資金,度過難關。這段跨國情誼被記載在瑞穗金融集團的內部史料中,成為台日銀行合作的佳話。
在台灣市場,瑞穗銀行既與政府部門保持緊密合作,也與台灣金融同業建立了長期夥伴關係。瑞穗是台灣央行指定的日圓清算行之一,自2015年起開辦日圓清算業務,便利台灣整體金融運作。同年,瑞穗與台灣最大的國營銀行臺灣銀行簽署業務合作備忘錄,雙方在多領域深化協作。事實上,瑞穗與臺灣銀行多年前即有密切配合,包括在日圓與新台幣資金互換支援、共同籌組聯貸案、協助日企來台投資等方面皆合作無間。透過該備忘錄,雙方進一步計劃在更廣泛領域加強合作,例如因應台灣高齡化社會及民眾對日本不動產、金融商品投資需求增長,瑞穗將提供日本方面的商品與服務資訊,涵蓋對日投資產品介紹、反向抵押貸款(以房養老)、行動銀行技術等,引進瑞穗先進的個人金融服務經驗,加強台日金融交流。瑞穗銀行也與台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簽署合作意向書,協助引薦日本企業對台投資機會,提供情報服務,藉此促進台灣吸引更多日資,帶動雙邊經濟交流。
在企業金融方面,瑞穗銀行長年來為台灣多家龍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包含參與許多重大聯合貸款案的主辦與管理工作。例如2014年瑞穗聯合多家銀行為中租迪和(Chailease)安排新臺幣505億元的中期聯貸,用於該公司營運資金;同年亦與匯豐銀行共同主辦旺旺集團子公司的3億美元聯貸,以協助企業調整債務結構。瑞穗在這些聯貸案中 often 擔任管理銀行,顯示各界對其專業能力與國際資金調度網絡的信任。近年來,瑞穗更將服務對象拓展至台灣的新興產業與中堅企業。現今瑞穗台北分行的客戶結構中,台灣本地企業已占約七成,日本企業約占三成。也就是說,瑞穗銀行不再只是服務日商在台機構的銀行,更成為許多台灣企業跨國金融需求的合作夥伴。
值得一提的是,瑞穗銀行在台灣亦積極推動永續金融與新創合作。例如,瑞穗近年來攜手台灣碳排放量最高的製造業巨頭台塑集團,於2021年簽訂新臺幣75億元的永續發展連結貸款(SLL),在貸款期間每年追蹤台塑、南亞、台化三家公司在碳排放與氣候揭露方面的表現,依據達成情況調整貸款條件。這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永續貸款由第三方機構認證,被視為台灣永續金融市場的指標案例。又如,瑞穗金融集團協助台灣AI新創獨角獸Appier沛星於2021年3月在日本東京證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這是近年首家赴日上市的台灣新創公司。Appier執行長游直翰特別感謝瑞穗團隊在上市過程中提供的細緻協助,包括準備繁複的審查文件、對接日本與國際投資人等,使得Appier順利完成海外上市里程碑。為扶持更多這類新創事業,瑞穗集團自2019年起增設人力投入新創事業發展,並積極在中國大陸、香港、東南亞和臺灣等地尋找新創投資與合作機會。瑞穗台北分行也表示未來將鎖定台灣新創產業,扮演日本與台灣之間創新合作的橋梁,協助更多台灣企業對接日本市場與國際資本。
綜觀瑞穗銀行在台一百年的深耕歷程,既有金融專業上的貢獻,也有情感聯繫上的累積。2023年1月,瑞穗銀行台北分行迎來設立滿100週年的重要時刻(自1923年第一家支店算起)。在百年慶祝活動上,瑞穗集團經濟學家與台灣永續領域專家受邀發表演講,同時瑞穗台北分行長木原武志也感性致詞,感謝台灣各界長久以來的支持。他強調「台灣對瑞穗金融集團而言極為特別」,戰後以來瑞穗與台灣經濟發展並肩同行,彼此結下緊密情誼。木原最後更以帶有日語口音的中文說道:「我很愛台灣」,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正是憑藉這份歷史淵源和情感連結,瑞穗銀行在台灣歷經一世紀風雲仍然屹立不搖,並將繼續與台灣攜手共創下一個百年的輝煌。
金融產品與服務介紹(聚焦不動產金融)
作為綜合性的商業銀行,瑞穗銀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涵蓋企業金融、個人金融、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領域。在日本國內,瑞穗銀行為個人和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傳統銀行服務,包括存款、匯款、信用卡、無擔保貸款等。此外,瑞穗也是日本主要的房屋貸款提供銀行之一,許多日本民眾通過瑞穗申請購屋貸款,享受低利率的優惠方案。例如據近期資料,日本市場上的浮動利率房貸利率仍處於歷史低點,瑞穗銀行的住宅貸款年利率一度低至0.375%左右(2024年前後的水準),反映出日本超低利率環境下銀行房貸業務的激烈競爭。瑞穗亦提供政府支持的固定利率房貸商品,例如符合日本住宅金融支援機構「Flat 35」計劃的長期固定房貸,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房貸需求。在台灣,由於法規與市場策略考量,瑞穗銀行並不經營一般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而是專注於商用不動產和開發性融資領域,更偏重企業性質的不動產金融服務。
在企業金融方面,瑞穗銀行素以擅長大型融資及結構性金融聞名。其中,不動產相關的金融服務是其強項之一。瑞穗設有專門的不動產金融團隊,為商用不動產開發、收購提供結構化融資方案,例如不動產抵押貸款、大型開發項目的聯合融資、資產證券化等。瑞穗銀行基於對地產項目類型、地點、現金流等因素的專業分析,為客戶量身設計融資架構。在亞洲,瑞穗運用證券化模式協助不動產持有人優化資產負債表、分散融資管道,藉由發行不動產支持證券等方式盤活資金。此外,瑞穗積極拓展不動產投資銀行服務,提供物業收購兼併諮詢、地產基金籌組等高階服務,尤其在日本本土與重要海外金融中心均有不動產金融據點。目前瑞穗在東京、新加坡、紐約、倫敦等地都設有專責的不動產金融團隊,處理全球範圍的房地產融資專案。
建築開發融資(建設融資)是瑞穗不動產金融的另一重點領域。針對大型基礎建設、商辦大樓、酒店、物流中心等開發案,瑞穗可提供施工期間的開發貸款,並在項目完成後視情況轉為長期貸款或安排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接手持有。譬如在國際市場上,瑞穗銀行近來即安排了一筆綠色不動產無追索權貸款給新加坡的一個商業地產項目,融資結構中採用無追索權專案融資,並以專款用途確保該建案符合環保節能標準。這類Green Loan結合了不動產金融與永續概念,成為瑞穗創新的產品服務之一。事實上,瑞穗已將永續融資理念融入其不動產金融產品線中。根據瑞穗發布的消息,集團自2019年至2024年間已累計提供約40.3兆日圓(折合約2,780億美元)的永續金融貸款,當中相當部分涉及節能建築、再生能源等領域。瑞穗亦計劃自2024年4月開始,在日本推出與減碳表現掛鉤的房地產貸款,透過利率優惠激勵建築物業主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這意味著若借款人所屬建築在營運中達成一定的減碳目標,可獲得貸款利率下調的獎勵,藉由金融手段促進房地產領域的去碳化。
除了貸款業務外,瑞穗銀行透過旗下瑞穗信託銀行與資產管理子公司,提供與不動產相關的投融資服務,包括不動產信託、資產管理、企業不動產顧問等。在日本,瑞穗信託銀行為企業和投資人提供不動產信託受託服務,可代表客戶管理和處分不動產資產。同時,瑞穗金融集團亦參與不動產投資基金市場,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多支不動產相關基金產品,供機構投資人參與。對於高淨值個人,瑞穗提供的不動產相關服務包括不動產抵押融資、房地產投資諮詢,以滿足富裕客戶的資產配置需求。在台灣市場,鑑於本地法令對外商銀行個人房貸的限制,瑞穗銀行主要聚焦於商業不動產聯貸及跨境不動產投融資服務。比如當台灣企業到海外投資廠房或商辦物業時,瑞穗可利用其海外分行網絡提供融資;反之,日本企業來台投資不動產時,瑞穗台北分行也能結合在地經驗和日方資源予以協。雙向連結台日的不動產投融資需求,成為瑞穗在台服務的一大特色。
綜合來看,瑞穗銀行的產品服務線既傳承了傳統銀行業務的全面性,又在自身優勢領域(如不動產金融、跨國金融)建立了差異化強項。特別是不動產相關的金融服務,瑞穗透過創新融資工具(如永續連結貸款、綠色貸款)、國際合作以及深厚專業能力,為客戶提供了多元且富彈性的資金解決方案。在日本人口老齡化、低利率的背景下,房地產金融需求仍然龐大,而瑞穗銀行持續調整產品策略,以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數位金融轉型與金融科技策略
面對科技革新與顧客行為改變,瑞穗銀行近年來大力推動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以提升營運效率與服務品質。然而,瑞穗的數位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早期由三家銀行合併而來的IT系統遺留隱患,在2021年集中爆發:瑞穗銀行在一年內發生了八次重大系統故障。其中2月28日的當機事故導致全日本約4,318台ATM機停止運作,超過5,000張金融卡和存摺被機器沒收,直到翌日下午才完全修復。隨後3月及9月又接連出現分行櫃台交易中斷、網銀無法登入等問題。頻繁的系統當機引發日本金融廳對瑞穗的嚴厲譴責和業務改善命令,高層震盪,時任集團CEO坂井辰史引咎辭職。這些事件暴露出瑞穗在核心系統整合上的挑戰,但也成為推動數位徹底革新的契機。
痛定思痛之後,瑞穗銀行加速了IT基礎建設升級與數位科技應用的步伐。首先,在內部啟用了先進的AI技術來強化系統維護與故障處理能力。瑞穗與IBM合作,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開發了系統異常的監測和應變工具,藉由AI自動分析海量日志資料,快速定位問題來源並提出解決方案。瑞穗目標在2024年底前將80%的系統故障處理實現自動化,以更準確迅速地因應意外狀況。例如,瑞穗內部開發了一款名為“Wiz Chat”的AI對話助手,基於微軟Azure OpenAI服務(GPT模型),於2023年6月上線,用於員工與系統之間的互動支援。該AI助手能回答業務操作問題,協助排除簡單故障,減輕一線人員負擔,體現了AI提升內部效率的應用場景。此外,瑞穗也與富士通公司合作,引入生成式AI技術優化程式開發與系統維運流程,以期縮短開發週期、降低人為錯誤。同時,瑞穗集團投入資源培訓員工的數位技能,推出五級數位認證計畫,強化全行數位文化,務求從組織文化上推動轉型。
在客戶服務方面,瑞穗銀行積極擴展數位銀行渠道,以滿足年輕世代和數位原生客群的需求。瑞穗的行動銀行App持續優化,用戶可以透過Mizuho Wallet等應用實現手機支付、轉帳、投資理財等一站式服務。值得一提的是,瑞穗銀行還主導開發了日本本土的數位支付平台——J–Coin Pay。J–Coin Pay於2019年正式推出,是一種以QR Code為基礎的智慧手機支付服務。該服務由瑞穗聯合約60家日本地方銀行共同推廣,旨在提供即時轉帳、支付、錢包管理等功能,推動日本加速邁向無現金社會。用戶可以將銀行帳戶資金充值進J–Coin Pay App,實現在商家掃碼付款或個人對個人的轉帳收款。J–Coin Pay的平台還與中國銀聯的雲閃付實現對接,赴日旅客可以用雲閃付App掃描J–Coin商戶的碼進行支付,顯著擴大了J–Coin Pay的應用範圍。截至2022年,J–Coin Pay已在全日本超過百萬家商戶開通使用,成為日本數位支付版圖中重要一員。這反映出瑞穗銀行在金融科技浪潮下,積極採取開放合作的策略,聯合同業和科技企業共建生態,以對抗外來支付巨頭的競爭壓力。
除了支付領域,瑞穗也探索其他創新金融科技。如曾與日本通訊軟體巨頭LINE合資籌劃開設直銷銀行(Line Bank),希望結合社群平台流量提供無實體分行的純網銀服務。然而該計畫後來因策略調整而終止。儘管如此,瑞穗並未放棄在數位零售金融上的突破,2023年其在日本推出了集合銀行、信用卡、電子錢包功能的綜合數位金融服務,以增強年輕客戶黏著度(類似其他銀行的數位平台創新)。同時在海外市場,瑞穗台北分行連續三年(2022-2024)獲得臺灣企業永續獎之「十大永續典範外商企業獎」,其中在電子化金融服務推廣上成績卓著。瑞穗台灣也於2023年底榮獲財金資訊公司電子支付業務推廣的「創新獎」,是唯一獲獎的外商銀行。此類獎項肯定了瑞穗在台致力於電子支付、行動金融的努力,包括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行動支付、開發數位服務等創新成果。
總的來說,瑞穗銀行的數位轉型策略可總結為:補課基礎建設、擁抱新興科技、強化生態合作、提升客戶體驗。一方面瑞穗以實際行動解決了過去IT整合欠帳問題,引入AI技術鞏固系統穩定;另一方面大膽投入金融科技創新,在支付、線上銀行等領域求新求變。在追求數位化的同時,瑞穗也強調「科技賦能+以客為本」的平衡。例如其數位銀行負責人也提到,金融服務雖仰賴AI和速度,但終究「以人為本」的溫度不可或缺。因此瑞穗在推行自動化與線上服務的同時,仍保留專業人員提供諮詢與支援,以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經歷陣痛後的瑞穗銀行,正朝著更智慧、更敏捷的數位化銀行轉型,以在未來金融業態中保持競爭力。
ESG與永續金融實踐
在全球金融業日益重視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的大潮下,瑞穗銀行將永續金融視為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早在2019年瑞穗金融集團發布的五年經營計劃中,就已把永續發展納入核心策略之一,承諾推動環境、社會、治理議題在全球業務中的落實。具體而言,瑞穗訂立了多項永續金融目標與政策,涵蓋綠色融資、社會責任投資以及自身營運減碳等方面。根據集團公佈數據,2019至2024財年,瑞穗累計提供了約40.3兆日圓(約2,780億美元)的永續金融融資與貸款,用於支持清潔能源、節能減碳、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瑞穗預計透過這些永續融資舉措,能有效協助降低客戶企業的碳排放,同時也承諾在自身營運上,到2030年將集團範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範疇1和2)削減64%,朝2050淨零排放的長遠目標邁進。
在環境風險較高的產業融資上,瑞穗近年來陸續出台政策收緊管控。例如,瑞穗於2020年宣布不再為新的燃煤發電項目提供融資,成為首家採取此類政策的日本大型銀行。同時瑞穗承諾逐步降低對燃煤電廠的敞口,計劃到2030年將對煤炭相關產業的未償貸款餘額減半(以2020年約3,000億日圓為基準),並於2050年前完全退出該領域。這一目標較日本政府碳中和時間表更為激進,顯示瑞穗願意在轉型過程中做出長期努力。為監督進展,瑞穗制定了淨零轉型計畫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進度。除了煤炭,瑞穗也強化了對極端不可持續活動(如違反環保法規或嚴重侵害人權項目)的盡職調查和限貸措施,在最新政策中明確禁止與核心業務為煤炭發電的新客戶建立融資關係。這些措施反映出瑞穗在氣候風險議題上的態度轉變:由被動回應輿論,轉為主動調整策略以符合全球永續趨勢。
瑞穗銀行亦積極開發多樣化的永續金融產品,以支持客戶的ESG需求。2019年瑞穗創設了「瑞穗環保金融(Mizuho Eco Finance)」框架,針對在環境可持續領域表現優異或有明確改善目標的企業,提供優惠融資條件。申請企業須通過瑞穗的永續性評估,銀行會依據其環境策略、減碳計畫等給予評等,評等達標即可獲得優惠貸款利率或額度。日企理光公司即多次獲得瑞穗環保金融貸款,瑞穗評估認為該公司的借款用途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因而提供資金支持。除了綠色貸款,永續連結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 SLL)也是瑞穗推廣的重點產品。SLL的特點是在貸款條款中嵌入借款人ESG績效指標,若達成預設的永續目標可享有利率折讓,否則可能需支付利率罰則。這種機制激勵企業改善ESG表現。瑞穗在台灣的多筆創新案例獲得矚目:2021年與台塑企業三大公司簽署的新臺幣75億元SLL,即以台塑集團的碳排放削減和資訊揭露作為KPI,創下台灣永續貸款市場的里程碑。2023年4月,瑞穗又與台灣航運龍頭裕民航運完成一筆新臺幣25億元的永續連結貸款,資金用於該公司擴充綠色船隊,條件則與其降低航運碳強度的進展相掛鉤。這也是航運業在台首筆大型SLL案,彰顯金融助力傳統產業轉型的可能性。
在資本市場方面,瑞穗證券亦積極參與綠色債券、永續債券的承銷發行。瑞穗曾協助多家機構發行符合綠色債券原則的債券籌資,用於太陽能、風電等專案。例如2020年瑞穗擔任臺灣台積電首檔永續債券的主承銷之一,支持半導體產業鏈的永續投資。瑞穗金融集團還加入了多個國際永續倡議組織,如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PRB)、赤道原則等,承諾遵循國際標準將ESG融入業務流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瑞穗金融集團考量國內銀行同業動向及自身策略,宣布退出了「淨零銀行聯盟(NZBA)」。此舉與日本其他主要銀行一致(六家加入NZBA的日銀已有五家退出),可能出於對聯盟約束力的顧慮,但瑞穗同時重申其淨零承諾不變,將以自訂路線繼續推進減碳金融。在社會責任方面,瑞穗銀行各海外據點也積極參與在地社區公益與中小企業扶植計畫。例如瑞穗台北分行成立了「瑞穗愛心基金會」,長期資助台灣偏鄉教育及弱勢關懷。瑞穗相信,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助於強化與在地社會的連結,提升企業永續價值。
憑藉多年的努力,瑞穗銀行在永續金融領域的成果獲得廣泛肯定。在台灣,瑞穗連續三年(2022-2024)榮獲「台灣企業永續獎」十大永續典範外商企業獎,是唯一獲獎的外商銀行。尤其在2022年舉辦的第二屆台灣永續投資獎中,瑞穗銀行以創新的綠色金融案例贏得「企業議合」(指企業與金融合作推動永續)類銅獎,顯示瑞穗在以金融力量推動ESG方面的努力深受肯定。這既是對瑞穗在地深耕永續的鼓勵,也凸顯其作為外商銀行在台灣發揮的獨特影響力。未來,瑞穗銀行將持續扮演永續發展的推動者角色,運用其全球資源為環境與社會議題提供融資解決方案。在全球氣候變遷和社會挑戰加劇的背景下,瑞穗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金融機構如何兼顧盈利與公益,在實現自身成長的同時為永續未來出一份力。
與其他日系銀行的比較
日本的三大銀行集團——瑞穗金融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旗下核心銀行為三菱UFJ銀行)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旗下核心銀行為三井住友銀行)——在國內外市場均舉足輕重。作為“三巨頭”之一,瑞穗銀行在規模和業務上與另外兩家既有相似,也各具特色。
規模與體量: 截至2023年3月,瑞穗銀行總資產約1.9兆美元(約254兆日圓),是日本第三大銀行。三菱UFJ銀行則以約2.9兆美元資產穩居第一,三井住友銀行約2.0兆美元居第二。也就是說,瑞穗的資產規模略低於三井住友,僅約為三菱UFJ的2/3左右。然而,三者在國際銀行排行中都名列前茅——三菱UFJ金融集團通常位居全球銀行資產排名前十內,瑞穗和三井住友則大致在前20名左右。從分行網絡看,瑞穗銀行在日本國內擁有全47都道府縣據點,是唯一真正覆蓋全國的銀行。三菱UFJ和三井住友的國內網點雖不及瑞穗“地蓋”廣,但也有上百家分行遍佈主要城市及地區。在海外網絡方面,三菱UFJ的佈局最為深入,其透過併購擁有美國、西歐、東南亞多家銀行子公司,例如曾控股美國聯合銀行(Union Bank,2022年售予美國合眾銀行)、持有摩根士丹利約20%股權,並100%控股泰國第5大銀行Krungsri等。相比之下,瑞穗與三井住友主要以在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等金融中心設立分行為主,輔以策略投資部分亞洲銀行股份。三井住友近年也積極投資東協國家銀行,如入股越南VP銀行、印尼BTPN銀行等;瑞穗則持有越南外貿銀行15%股權並在印度、印尼等地設有子公司。整體而言,國際化程度以三菱UFJ最高(其海外資產與利潤占比最大),瑞穗與三井住友次之,但瑞穗近年海外利潤佔比已達50%,呈快速趕超態勢。
業務領域與策略: 三大銀行在傳統商業銀行業務上並無太大差異,皆提供公司金融、零售銀行、貿易金融等完整服務。不過在投資銀行和證券領域,各家的戰略路徑略有不同。三菱UFJ透過與摩根士丹利的資本聯盟深耕全球投行市場,共享大型併購、股票承銷等業務機會。三井住友則在2020年代與美國Jefferies投資銀行建立合作,收購其部分股權,以彌補自身在美歐投行市場的網絡。瑞穗銀行則選擇自行擴張,2023年直接收購了Greenhill & Co.這家跨國併購諮詢公司,以壯大瑞穗證券在歐美的併購與重組諮詢能力。因此在投行排名上,三菱UFJ藉由Morgan Stanley的協力在亞太和美國市場具備相當實力,瑞穗和三井住友則仍在追趕,但瑞穗透過Greenhill已迅速擴充了自己的併購團隊規模。在零售金融方面,三家均面臨日本市場少子高齡、利差微薄的挑戰,各自採取精簡網點、數位轉型的策略。2017年前後,瑞穗即宣布未來10年裁減約三分之一員工、關閉部分國內分行,以適應網路銀行崛起和業務自動化趨勢(透過自然減員與數位科技取代人工)。三菱UFJ與三井住友也提出了類似的人力與營運架構縮減計畫,預計將國內大量櫃台服務轉移至線上。由於瑞穗系統問題曾引發輿論批評,競爭對手在這方面相對表現穩健,因此三菱UFJ和三井住友被視為科技投入較超前,瑞穗則奮起直追。但如今瑞穗也在AI應用、開放銀行API等領域不遑多讓,各家不再有明顯差距。
財務表現與風險管理: 歷史上,日系銀行的股東報酬率(ROE)普遍偏低,幾大行皆遠落後歐美同行。據統計,歐美大型銀行ROE多在10-15%區間,而日本銀行中表現最佳的三井住友也僅約7.4%,瑞穗和三菱UFJ則更低。這與日本長期低利率環境、銀行持有巨額日圓國債收益有限,以及先前不良債權拖累有關。不過近年隨著不良資產出清完成,三大銀行利潤都有改善,且開始受惠海外業務成長。從資本充足率看,三菱UFJ規模最大資本最雄厚,瑞穗因過去合併成本及數位投資壓力,資本率相對較低,但仍維持在國際標準以上。目前三者均被金穩會(FSB)列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需要遵守更高的資本要求。在風險偏好上,三井住友以靈活積極著稱,在新興市場和非傳統領域投放較多資源;三菱UFJ則因規模使然,在投資和併購上手筆最大;瑞穗通常走較審慎路線,但也因為此前系統事件暴露管理問題而備受監管關注。為挽回聲譽,瑞穗換帥後全力強化內控,據報導新任CEO木原正裕(Masahiro Kihara)上任後推行了企業文化改革,強調透明溝通和風險意識。他還領導瑞穗投資生成式AI等新科技加強風控與業務創新,希望藉此趕上甚至超越競爭對手。
總體而言,日本三大銀行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彼此消長。但在國際舞臺上,他們更像是共同代表日本金融實力的盟友,經常在全球銀行排名中緊鄰而列,各有領先領域。三菱UFJ銀行憑藉龐大資產和海外收購,被視為「綜合實力」最強;三井住友銀行以效率和盈利能力見長,敏捷度高;瑞穗銀行則擁有深厚歷史底蘊和全日覆蓋網絡,在政商關係和跨境服務上有獨特優勢。這三家銀行集團同時也是日本金融政策的重要執行者,在維持國內金融穩定、支持產業發展方面肩負重任。未來,三巨頭勢必繼續在國際化、數位化、永續化的道路上同場競技、各展所長。
未來發展展望
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金融環境與日本經濟社會的結構轉型,瑞穗銀行正積極調整策略,以把握未來發展機遇。首先,在國際業務方面,瑞穗將持續深化「亞洲重點市場+全球投行」雙軌戰略。一方面,聚焦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潛力,如前述擴張印度業務版圖、投資東南亞數位金融企業等,就是希望分享到區域高速成長的紅利。瑞穗未來可能尋求在更多東協國家擴點或收購合資,以加強對在地企業和日資企業的服務能力。同時,也會繼續扮演日資企業“走出去”的橋梁,與日本官方機構協作,支持一帶一路以外的基礎建設投融資以及供應鏈重組中的商機。另一方面,在歐美市場,瑞穗將充分利用併購Greenhill所帶來的團隊和客戶資源,力爭提高在跨境併購、企業融資諮詢等高附加值業務的市場份額。可以預見,瑞穗未來可能進一步強化與國際投行、大型資管機構的合作關係,或在適當時機投入更多資本收購一些專業領域公司,以快速拓展服務範疇。伴隨國際化的推進,瑞穗也會更注重全球風險管理,確保在多國經營中遵循各地監管並維持穩健的資本金水準。
在數位轉型方面,未來數年仍是瑞穗銀行重要的改革攻堅期。經歷2021年的教訓後,瑞穗已啟動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規劃,以期根治舊系統框架複雜導致的問題。雖然換核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的工程,但不升級難以支持長遠的數位創新。瑞穗可能會分階段逐步替換關鍵模組,同時增加備援與容錯機制,杜絕大當機重演。除了底層系統,前端服務層面瑞穗將加碼發展數位平台經濟。例如考慮與大型IT企業、電信運營商合作,將銀行服務融入生活消費場景;或是推出更多像J–Coin Pay這樣的生態系,以增強用戶黏性。值得留意的是,日本銀行業近年開始探索數位日圓(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試驗,瑞穗作為主要參與行之一,未來有望在數位貨幣流通、清算方面承擔角色。此外,瑞穗也著眼於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的深入應用,未來或將AI從後臺運維拓展至前臺客服、風控決策、貸款審批等領域,打造“智慧銀行”。這需要大量人才投入,瑞穗可能通過內部培訓和外部招聘並舉,引進更多熟悉數位技術的人才來轉變組織技能結構。
在日本國內市場,瑞穗銀行將順應社會結構變遷調整經營模式。日本已步入高齡少子社會,傳統實體分行客流銳減,瑞穗規劃逐步縮減實體網點、強化線上服務,以降低營運成本。同時,為服務老年客戶和縮小數位落差,瑞穗或維持一定數量的重點實體據點,並引入更簡潔易用的終端設備,讓長者也能方便使用銀行服務。在財富管理方面,隨著日本退休人數快速增加,瑞穗將重點發展資產管理與養老金融產品,滿足銀髮族的資產配置和年金需求。比如可能推廣以房養老貸款(先前與臺灣銀行合作MOU中就提及反向抵押貸款產品交流),以及醫療長照相關的保險金融商品等。企業金融領域,瑞穗會持續支持本國企業的轉型,包括製造業升級、海外擴張、產業整合等。特別是半導體等日本政府重點發展產業,瑞穗大概率會參與大規模投資計畫的融資安排,鞏固其國內大型項目融資的傳統優勢。同時,瑞穗也將深化對中小企業和新創企業的服務,提供從創業貸款、IPO顧問到海外市場資訊等一條龍支援,培育未來的大企業客戶。瑞穗在台灣、印度等地的經驗顯示,充當創新與市場的橋梁頗受新創界歡迎,該模式亦可複製回日本,助力國內創新生態發展。
在ESG永續方面,瑞穗銀行未來將繼續扮演領頭羊角色,甚至可能訂立比國家政策更積極的目標。例如逐年提高永續融資的金額占比,發行更多自有的永續金融債券來募集資金,並深化與國際組織合作研發創新永續金融工具。此外,隨著全球碳交易市場興起,瑞穗也有機會透過瑞穗證券等部門參與碳信用交易、綠色基金管理等新業務。在社會議題上,日本正面臨勞動力不足問題,瑞穗等金融機構或將更多參與包容性金融、女性賦權等計劃,如提供女性創業貸款、支持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等等,塑造負責任銀行的良好形象。
總結而言,未來的瑞穗銀行將致力於從傳統銀行轉型為一個創新、永續、全球化的現代金融集團。在日本國內,它要穩住根基、服務好本土客群;在國際上,要勇於開拓新市場、成為跨國企業和投資者信賴的夥伴。在科技浪潮下,瑞穗選擇擁抱變革,吸收新技術的養分來壯大自身。在永續發展上,瑞穗則以長遠眼光將公益融入業務,尋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經歷百年風雲而初心不改,可以預見,未來的瑞穗銀行將繼續書寫新的篇章,不僅為股東和客戶創造價值,也為所處的社會與時代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資料
-
- zh.wikipedia.orgen.wikipedia.org瑞穗銀行由第一勸業、富士、日本興業三行於2000-2002年合併成立,名稱取自日文“みずほ”(瑞穗)意為五穀豐登zh.wikipedia.orgen.wikipedia.org。
-
- wiki.mbalib.com瑞穗金融集團合併時總資產高達141兆日圓,為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wiki.mbalib.com。
-
- en.wikipedia.orgmizuhogroup.com瑞穗銀行現為日本第三大銀行,總資產約1.9兆美元(2023),僅次於三菱UFJ(2.9兆)和三井住友(2.0兆),全球排名約第15位en.wikipedia.orgmizuhogroup.com。
-
- esg.gvm.com.twesg.gvm.com.tw瑞穗銀行(前身勸業銀行)係第一家在台灣開設分行的外國銀行。1923年於日治台北設支店投入土地開發資金,1959年在台北重啟分行業務,成為瑞穗集團首家海外分行esg.gvm.com.twesg.gvm.com.tw。
-
- esg.gvm.com.twmizuhogroup.com瑞穗銀行在台專注企業金融與重大建設融資,透過聯貸等方式為台灣經濟建設提供資金,並與台灣銀行等同業在日圓資金互換、聯貸主辦、日商來台投資等方面有長年合作esg.gvm.com.twmizuhogroup.com。
-
- esg.gvm.com.twuming.com.tw瑞穗近年積極推動永續金融,在台灣與台塑集團簽署新台幣75億元永續連結貸款,在航運業亦協助裕民航運辦理25億元綠色融資,引入碳排放表現掛鉤的貸款條件esg.gvm.com.twuming.com.tw。
-
- newsroom.ibm.commic.iii.org.tw針對屢次發生的系統故障,瑞穗銀行引入IBM的生成式AI技術提升運維,目標在2024年底前將80%系統故障處理自動化mic.iii.org.tw。瑞穗開發了Wiz Chat AI助手(基於Azure OpenAI),於2023年上線協助內部支援mizuhogroup.com。
-
- mizuhogroup.comfinance.people.com.cn瑞穗銀行於2019年推出J–Coin Pay行動支付服務,聯合60家日銀行推動手機QR碼付款,可實現掃碼支付及即時轉帳。J–Coin Pay已有超過百萬日商戶支援,並與銀聯雲閃付等平台對接mizuhogroup.comfinance.people.com.cn。
-
- businesstimes.com.sgmizuho-ls.co.jp瑞穗金融集團承諾至2030年提供逾40兆日圓永續融資貸款,並宣佈自2024年起在日本開辦與減碳表現掛鉤的房地產貸款,透過降息激勵建築物業主減少碳排放businesstimes.com.sgmizuho-ls.co.jp。
-
- fossilfreejapan.orgreuters.com瑞穗對高碳產業融資制定嚴格政策,禁止與以燃煤發電為主業的新客戶開展業務,並計畫2030年前將煤電相關貸款餘額減半、2050年前降至零fossilfreejapan.orgreuters.com。
-
- info.taiwantrade.cominfo.taiwantrade.com瑞穗視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為未來成長重點,2024年增資5億美元強化在印業務並收購當地金融公司股權。瑞穗近半稅前利潤現來自海外,目標成為「源自日本的國際銀行」,擺脫僅限本土定位info.taiwantrade.cominfo.taiwantrade.com。